
关于寒武纪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56)成立于2016年3月15日,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陈天石团队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创立。作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寒武纪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与技术创新,采用Fabless模式(无晶圆厂模式),提供覆盖云边端一体化的智能芯片及系统软件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业务覆盖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和终端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领域,主导多项国家级智能计算项目。截至2025年8月,寒武纪市值突破6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之一,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发展历程:从技术追赶到自主引领
寒武纪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1. 初创期(2016-2019年):终端IP授权与华为合作
寒武纪成立初期以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为核心业务,2017年推出的全球首款商用终端AI处理器寒武纪1A搭载于华为麒麟970芯片,应用于Mate 10系列手机,实现AI芯片首次商用。此后,寒武纪1H、1M系列处理器累计集成于超1亿台智能终端设备。然而,随着华为海思转向自研芯片,寒武纪终端业务收入骤减,2019年该业务占比从2018年的99.69%降至不足10%。
2. 转型阵痛期(2020-2023年):政府项目与云端探索
面对终端业务萎缩,寒武纪转向政府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2019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达66.72%。但受政策波动影响,2020年上半年收入仅10-20万元。同期,公司加速布局云端芯片,2020年推出思元270云端芯片,2021年发布思元290,但市场表现平平。2022年,寒武纪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供应链面临挑战,但技术自主化进程加速。
3. 爆发期(2024年至今):云端芯片主导增长
2024年,寒武纪抓住英伟达A100/H100芯片对华禁售窗口期,推出思元590云端芯片,采用7nm工艺,性能接近国际主流水平,能效比超越英伟达H20芯片,在大模型推理场景中延迟降低30%、成本下降45%。该芯片迅速获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头部客户认可,推动云端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2024年云端芯片收入达11.66亿元,同比激增1187.78%;2025年一季度营收占比达99.3%,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
产品与服务:云边端一体化布局
寒武纪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AI芯片产品矩阵,形成“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终端应用”的协同生态:
1. 云端产品线
- 思元590:第七代云端AI芯片,采用自研MLUarch03架构,支持FP16/TF32混合精度训练,单卡性能与英伟达A100相当,已进入国产供应链。
- MLU370系列加速卡:包括MLU370-X8(训练卡)、MLU370-S4(推理卡)等,支持多卡互联,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算力需求。
- 玄思1000智能加速器:集成8颗MLU芯片,支持跨整机构建算力集群,适用于超大规模AI模型训练。
2. 边缘产品线
- 思元220:边缘端AI芯片,支持低功耗场景,累计销量突破百万片,应用于智慧交通、安防监控等领域。
- MLU220-M.2加速卡:面向物联网设备,提供本地化AI推理能力。
3. IP授权与软件生态
- MLU指令集授权:向客户授权自研智能处理器架构,已集成于超1亿台终端设备。
- 基础系统软件平台:提供编译器、驱动、开发工具链等,支持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框架,降低客户开发门槛。
核心技术:全栈自研与生态壁垒
寒武纪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全栈自研技术体系:
1. 智能处理器指令集与微架构
公司自主研发MLU指令集,摆脱对ARM、x86架构的依赖,实现指令集、微架构、编程语言的自主可控。思元590采用Chiplet技术,通过多芯片互联提升算力密度,降低制造成本。
2. 统一生态与软硬件协同
寒武纪构建了云边端一体化的软硬件生态,芯片产品与中科曙光服务器、华为鸿蒙系统深度适配,支持多模态AI任务及大型模型部署。其软件平台兼容主流AI框架,开发效率较国际竞品提升30%。
3. 知识产权积累
截至2025年,寒武纪累计授权专利1599项,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形成技术壁垒。2024年研发投入达10.72亿元,占营收比例91.3%,研发团队占比75.6%,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发展前景:国产替代与全球化机遇
1. 国产替代加速
在英伟达高端芯片对华禁售背景下,寒武纪成为国内AI算力需求的主要替代者。其云端芯片已应用于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大模型训练,金融领域覆盖率超60%。预计2025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寒武纪市场份额有望突破10%。
2. 技术迭代与生态扩展
寒武纪计划通过定增募资39.85亿元,用于大模型芯片平台及软件平台研发,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与生态开放性。同时,公司正探索汽车芯片、机器人芯片等新领域,拓展增长边界。
3. 全球化挑战与机遇
尽管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寒武纪通过技术自主化与供应链多元化降低风险。其产品已进入东南亚、中东市场,未来有望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4. 估值与风险
截至2025年8月,寒武纪动态市盈率超500倍,远高于行业均值,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极高。公司需警惕单一大客户依赖、存货周转压力及现金流波动风险。若能持续兑现业绩承诺,寒武纪有望成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一家拥有先进半导体显示技术,以及物联网创新、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和智慧医工等核心技术能力的科技企业。

朗坤智慧
专注于为发电、建材、化工、冶金和煤矿等重资产流程工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德迈科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灵心巧手
专注高自由度灵巧手研发,赋能机器人精细操作与具身智能产业化。

格创东智
由TCL集团孵化的独立科技公司,专注于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

新松机器人
致力于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上市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

思谋科技
专注于智能制造与数智创新领域,通过先进的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先导智能
专注于高端自动化成套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暂无评论...
